清代的太學與書院

古代的太學及書院,是培養高級人才的學府,為國家造就了不少出色的人才。在此簡述清代的太學及書院:

tai.gif (3822 bytes)

清代的太學 
清代的國子監設祭酒滿漢各一人,司業滿漢蒙各一人,監丞及博士滿漢各一人。清代監生、貢生,入國子監的目的,是為取得太學生的資格,以便可以直接考省試。
國子監的課程分為經義,即四書五經及治事(教樂律、兵刑、天官、河渠等)兩類。每個學生學習一項,除此之外,學生還需習楷書,八股文及論策。修學年期為三年。

國子監內的「辟雍」

國子監內的「辟雍」

清代的書院
清初時,朝廷因恐會傳播反清思想,便禁止別創書院。至康熙六十一年 (1722) ,才對一些較著名的書院實行開放。雍正十一年,世宗又詔諭督撫於各省省會設一書院。後來,因西方的教育浪潮的沖擊,書院遂日益敗壞。